找到相关内容481篇,用时3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圆觉经》与禅宗的本心论

    圆觉妙心超越一切对立。圆觉妙心不生不灭,增不减,如同摩尼宝珠,虽映现出各种颜色,却洁净如故。禅宗以“主人翁”、“威音那畔”、“空劫前自己”等来象征这颗本原的心,强调真心在缠而染。...正受’,只这个便是今日说法底时节。”《林间录》卷上:“《圆觉经》以皆证圆觉、无时无性为宗,故经首叙文标时处,……《圆觉》冥合佛意。”  “神通大光明藏”是光华灿烂的定中境界,是人人具足的自心本性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5052219.html
  • 修学佛法的根本知见

    现观,名为胜者,彼能证解阿赖耶识,故我世尊正为开示。”所以说:亲自触证到自己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大乘的见道,也就是禅宗的开悟明心。开悟时,他找到这个“不生不灭、增不减”的真心。他依所证得的...阿赖耶识方便说为真我),世尊在《入楞伽经》卷七云:“说真我炽然,犹如劫火起,烧无我稠林,离诸外道过”“说无真我者,谤法着有无,比丘应羯磨,摈弃共语。”此真我也即是《大般涅槃经》所说“常、乐、我、”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15153803.html
  • 大圆满法略谈

    立断入本  一切众生,真如法性不生不灭、增不减,真如体、相、用的法、报、化三身本自具足,不必向外驰求。但六道众生五毒遮五智,五蕴遮五身,业及污染遮蔽本性,识实相,虽无始未离大圆满境界...。行者其实离佛境非常接近,每一刻都有机会明心见性。众生只是识实相,自迷自缚而枉受轮回。   「大圆满」是究竟的智慧,能直见本自性实相,诸法生起的刹那,超越能修所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0553984.html
  • 人乘佛教提倡动中修

    众生生起来,就没有众生可以消灭,所以 是不生不灭。在心经里面说到:“不生不灭,增不减”,讲得很清楚,把内众生度掉,不让它生,也就没有灭。这些话反覆一直讲,你们 就懂了。保持...句话──“非禅非,即禅即,显密双修,行解相应。”我们标榜禅,也不标榜,实际就是禅,就是。“显密双修”,能讲的是显,不能讲的是密;刚才讲到不生不灭,再往下就讲了,那就是密。“行解相应”,就是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4854021.html
  • 心经的智慧与庄子和禅宗的接轨

    异空,空异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`想`行`识亦复如是。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增不减。是故空相无色。 无受想行识,无眼`耳`鼻`舌`身`意,无色`声`香`味`触`法;无法眼界,...灵魂或主宰者。如来藏直指本心的法相的三法印是“诸法无我,诸行无常,涅般寂静”的诸法性空的真如法身。(注:P153)“诸法无我”之法性二空的“法无我”和“人无我”的性空是如来藏的不生不灭,增...

    李诗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80355583.html
  • 宗旨与涅槃

    本自具足圆成的理念,了解离尘出世游於方之外者,与入世利主,实行大乘菩萨济世之道,而此心性本然,都自增不减、的。於是儒、佛学理辗转交融,偏向入世,形成宋儒理学的门庭。 ...代表宇宙万有与众生生命的身心总体,在它万机未动之初,身(生理)心(心理意识状态>一念生的原始寂默情状中,它是寂然不动,超越形而上的体段,所以佛学为了形容它的绝对待、无形相、无扰动、无境界的境界,另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5257924.html
  • 中国禅学与儒道合流的文化契机

    如下:「观自在菩萨行深时,照见五蕴皆空。度一却苦厄。色异空,空异色。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受`想`行`识亦复如是。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增不减。是故空相无色。   无受想行识,无眼`耳`鼻...增不减的真如。龙树大乘佛学之“诸法实相者,心行言语断。无生亦无灭,寂灭如涅般”是上梵的智慧,它生也不灭,无因也无缘。法性性空,性空缘起,缘起性空的“空识”就是梵识的境界。梵我合一是印度...

    李诗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660059.html
  •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——记黄石市三位学佛的“郎中”

    杏林清韵》书中的“预撰归终时留言联:有人问我行踪,乘桴浮海杳然去;  无我何人询疾,束苇渡江再来。  这位屈指悬壶七十春,邯鄣一梦九旬人,参得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之要义,明其“不生不灭,增不减,”之真空妙有,得大自在的他,故又自题照:肱折三番,愿作涅磐舍利子;丹成九转,甘为函谷老聃牛。  摆在桌上的《佛教念诵集》、《五百罗汉》、《佛教精进者日记》,还有两串捻得透亮的佛珠,傥不谙禅之三昧,...

    黄梅芥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1860905.html
  • 冯学成--心地法门的关键

    就是它,它需要你去增减,如《心经》里所说,“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增不减。”你看,现现成成,还需你做什么呢?所以真的不难啊。  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学什么都难呢?注意下面一句,“惟嫌拣择”。...来去之中,在念头的生灭之中找到自己那个不生不灭、来、的东西。这个大家要好好去找,好好去体会。   真如自性不生不灭,你就不必主动去生,也不要主动去灭。今天,慈悲心来了,十分欢喜,觉得自己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364549.html
  • 谈生死的来去问题

      不得第一义 则不得涅槃   第一义谛依于俗谛而修得,无俗谛即无第一义谛,也就无涅盘了。涅槃者生不减、增不减。涅槃中那有什么生死,又那有什么来去。若无生死无来去,而强说:死此生彼...ldquo;死”的问题,孔子说“未知生,焉知死。”所以孔子从来谈生死问题,生死与性命有密切的关系,孔子既不谈生死,当然也不谈性命,所以子贡说:“夫子之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0665899.html